欢迎光临社会与法律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社会与法律 > 人物风采 -> 内容  

她用了25年,成为四千孤弃儿童的“天使妈妈”

  发布日期:2021-5-11  查看次数:7235  来源:新华电讯
 
 

 

 本报记者周颖

  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母亲安稳的怀抱。一个纸箱,几块破布,一出生,他们大多就在啼哭中被抛下,遗弃在医院、街头、巷尾的角落。

  因出生缺陷,苦难收走了这群孤残孩子的花季。他们有的双目失明,看不见一丝光亮;有的肢体、智力障碍,要用数年的时间,才勉强学会行走、穿衣、刷牙这些基本生活技能;有的患有严重自闭症,以头撞墙,伤害自己却浑然不觉。

点击进入下一页
广东茂名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李兰(左)在跟院内儿童交流(4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在广东省茂名市社会福利中心,282个在院孤弃孩子,各有各的故事和伤痕。

  李兰,是孩子们生活里的光,一听到她的声音,孩子们便扬起笑脸,扯着嗓门撒娇,喊着“院长妈妈”要“抱抱”、牵“手手”。

  从19岁那年踏入福利院起,她发誓,要给孩子们建一间医院,给孩子“一张干净的床”“一个玩乐的空间”,让他们有尊严、体面地活着。

  25年过去了,她用自己的花季,给孩子们带来阳光和温情。约4000名孩子经她手,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2000余名孩子康复后被成功送养,回归“家庭”。

  在这里,孩子们看到了那束从人生裂缝中照进来的光。

  艰难的,坚定的

  1996年夏天,回校办理就业推荐信的李兰,恰好遇到茂名市社会福利院院长来卫校找医生,谈到院里招不到医生、孩子们的艰难,老院长竟忍不住哭了起来。李兰动了恻隐之心,决定先去看看。

  眼前的景象让她难受:几间平房破败不堪,操场杂草丛生,低矮昏暗的房间内,四五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睁着大眼睛望着她。忽然,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走过来,抱着她的腿,奶声奶气地叫了声“姐姐”。

  那晚,一夜无眠。最终,李兰决定留下来。“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爹疼妈爱。同样是孩子,他们也该有人关心对吧?既然没人愿意干,那我就干到有人来,再回去当医生。”

  那年,听到李兰放弃市医院的工作机会要去福利院,抽着烟的父亲,“啪”地将烟管摔在地上,“去了你就别回来”。母亲在一旁哭着劝她不要去,说福利院的活又脏又累,实在不适合一个小姑娘。干久了,嫁人都是个难题。

  李兰不是没纠结过。那时她才19岁,刚从茂名市卫校毕业,因品学兼优,已经获得留在市医院工作的机会。等待她的是体面的工作、美好的前程。但福利院孩子绝望又期盼的眼神,还是牵住了她的心。

  若非亲身体验一番,不知福利院工作之难。说是来当医生,但由于人手奇缺,往往是医生、护理员、康复员一肩挑。平均一个工作人员照看十几个残障孩子。从早上6点多,一直到晚上10点多,隔几个小时要给孩子换尿布、喂饭、把屎把尿。

  “往往一天下来,胳膊酸得抬不起来。每天都是重复性的工作。有时候我一边做一边哭,孩子哭我自己也哭。累倒在床上,就想着明天自己再也不要起来。可第二天孩子们一哭,又要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但是李兰坚持下来了,“照顾一个孩子,观察生命成长的过程。看到在自己细心照料下,孩子慢慢长大,一天天好起来,又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别人干不了的事,我能做,别人吃不了的苦,我能吃,也会为自己自豪。”

  她最不愿面对的还是孩子的离去。这里的孩子几乎都有疾病,也更为脆弱。当年院里医疗卫生条件差,死亡也是一件不得不面对的事。

  1998年中秋的中午,一个12岁的小女孩拉着李兰的手说:“姐姐,我想喝一瓶娃哈哈。”当时福利院在市里有演出,李兰没太把小女孩的话放在心上,“等你病好了,姐姐再给你买”。可等李兰结束演出回到院里,才得知小女孩突发呼吸困难,已经离开了。

  这给李兰带来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和愧疚,也更让她明白这份工作肩负的责任。“一念之差,可以救一个人,也可以失去一个人。我害怕自己的一点不经心,就永远失去一个孩子。”

  从那时起,她决心留下来,并在心底为孩子们做出三个承诺:一是建一间医院,招来医生护士,更好地保障他们的生存权;二是为他们建一个不用日晒雨淋的游乐场;三是让他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小床。

  困苦的,甘甜的

  “啊,啊,看……”教室内,强强倔强地把两只小手紧紧握着,伸直在胸口。沿着手臂中线,他艰难地、踉跄地抬着脚步,往前迈。走了不到三步,摔倒了,他艰难地爬起来,稳了稳,又伸直紧握的小手,向前迈步。终于走到李兰跟前,他张开双臂,大笑着扑进“院长妈妈”的怀抱,像是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挑战。

  独立行走,对强强来说,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个头才1米出头的他,实际上已经9岁了。4岁那年,因患有重度脑瘫,他被送进福利院。初来时,他不会翻身,也不会喝奶,急了直接咬奶瓶,更别提行走。

  福利院用了6年时间,教他翻身、迈腿、拿牙刷,一个动作分解成十几个步骤,反复练习。慢慢地,强强终于能自己站起来,走上几步。

  “强强这种情况,一段时间不练习,学到的技能就可能退化,又得重新学习。”李兰告诉记者。

  福利院里目前在院的282个孩子,99%是重病重残,其中170多个孩子是脑瘫,80多个患有自闭症,还有不少是合并多重残疾。无论这群孩子年龄多大,外表看上去如何,他们的心智大多数都停留在了0-3岁。

  “别看他们冲你憨憨地笑,生存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件费尽了全部气力的事。”在刺绣班,我们见到几个年纪稍长的女孩子,每人抱着一幅发黄发旧的刺绣图在埋头穿针。

  李兰说,这些孩子完成一幅作品的时间,是以年为单位。这些刺绣图她们有的绣了好几年。有的孩子抓握能力弱,要依靠顽强的毅力,费尽全身的力气,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穿针动作。

  在她看来,教会孩子穿衣、刷牙、走路、上厕所,让他们生活能基本自理,就是给予他们生存最基本的尊严。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教他们音乐、绘画、运动、刺绣,让他们闲暇时间有事做,还能感受到自己的一点价值,就是更好的事了。

  和这群孩子待久了,李兰自己似乎变成了“哲学家”。她常常想,在脆弱无常的生命面前,健全的、聪慧的人们,是否应当珍惜感恩当下拥有的幸福,去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处于更弱势地位的人?

  在福利院25年,脏活累活都干过,生离死别也经历过,李兰已不是当初那个在夜晚偷偷抹眼泪的小姑娘。如今她成了院里的主心骨。院里159个工作人员,九成以上是女性,还有不少是“90后”。面对这群特殊的孩子,年轻人的情绪终究还是会有波动,会躲进房间哭。

  “20多岁的年轻人,哪个不是家里的宝贝。有些人还没结婚,但已经干着当妈的活。不心疼是假话。但在这个特殊的行业,我们是这些孩子最后的庇护。”实在心里苦闷的年轻人,李兰会带着在心理室发泄一下,或是绕着操场聊上几句。

  对孩子们的真心,也会换来回报,这是让李兰欣慰的地方。孩子们智力不高,但谁对他好,心里像块明镜一样。只要见到李兰出现在教室门口,孩子们便“炸”开了锅,脸上的笑容一下子荡漾开来。活泼的孩子会大声喊“院长妈妈”;腼腆的则低着头,憨憨地向她招手。

  患有重度自闭症的纯纯,学会的第一个词是“下班啦”。10岁那年,他被派出所的警察送到福利院,满脸血迹,伤痕累累,十分狂躁。李兰从警察手里接过他,把他抱在怀里,安抚他,任由他撕扯衣服、抓破皮肤。最终纯纯在她怀里安静下来。此后,李兰成了他最信任的人。无论她下班多晚,纯纯都要等到她加完班,打声招呼,才去睡。加完班的李兰见到他,都会招呼一句“下班啦”,久而久之,纯纯也学会了这个词。

  十几年前,李兰读到一句话:如果你超过40岁,还能够热泪盈眶,那么你是幸福的。如今45岁的李兰,再细细品味这句话,才读懂它的含义。“当你内心善良,热爱工作,热爱生活,被人需要被人依赖,才明白什么是遵从本心,活得热泪盈眶。”

  不舍的,希望的

  在广东,茂名并不算一个经济发达地区,但如今的茂名市社会福利院,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栋五六层高的楼房,半拱形地怀抱着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操场。操场已不见当年杂草丛生的景象,地面已水泥硬化,花坛修整得漂亮,游乐设施一应俱全。

  福利院内设了一间一级综合医院,有专职的医生护士,还开设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室装修得现代漂亮,配有电脑等多媒体设施;音乐课堂有钢琴、吉他、二胡等乐器;康复部配备专门的针灸、理疗、保健设备。孩子们不仅拥有自己单独的小床,还能几个人共享一套房、一个家。

  工作这么多年,最让李兰高兴的还是孩子健康成长,“回归”家庭。她说,家庭的关爱始终是最细致的。福利院孩子最好的归宿,还是在达到康复标准后,回归家庭,回归社会。25年来,经她手治疗、照料过的孩子差不多有4000个。其中,2000多个孩子在达到康复标准后,通过合法渠道,被社会人士和家庭收养。

  不可能没有不舍。在李兰哺乳期,曾喝过她乳汁的早产极低体重双胞胎女童,在被送养的时候,抱着她的大腿喊着“妈妈”,号啕大哭,不愿离去。“她们哭,我也掉眼泪。毕竟都是自己养大的孩子。但为了她们长远的发展,再不舍,也要放手。”

  李兰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政策好,才有我发挥价值的空间。”她说,在这个行业25年,亲眼见证了我国社会福利事业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现在党和政府对孤残儿童的保障是全方位的。每个孤残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金每月有1800多元,孩子医保的投保费也是政府出钱。如果遭遇重大疾病,民政部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还能为孩子们兜底。

  随着优生优育、婚检产检的进一步推广,以及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被遗弃到福利院的孩子越来越少。“过去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年要收200多个孩子。去年,我们仅收了6个。这是个可喜的变化。”

  2018年,李兰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深感责任更重了。“不仅要关注一家福利院几百个孩子的发展,更要关注整个儿童福利机构行业的发展。通过调研、履职,尽全力为保障儿童,尤其是孤弃儿童的权益发声。”

  李兰说,她最希望的还是每个孩子都健康聪慧,都是父母的宝贝。

  (文中强强、纯纯为化名)

发表评论 发贴须知
网    名: 验证码:
  查看所有评论

· 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在社会舆论监督网评论发表的言论,社会舆论监督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图文  
他用赤城书写感动
军号声声撼山河
一杯清茶聚知音
民警匿名资助困难儿童11年 被
  点击·排行  
1. “贵过公交时代”来临 共享单车究竟还
2. 实名举报岐山县法院法官张红波违法乱纪
3. 实名举报岐山县蔡家坡招商局局长于银花
4. 他用赤城书写感动
5. 陕西省岐山县官商勾结坑害投资商真相调
6. 【书画】书画名家卢向前书画欣赏
7. 陕西省扶风县住建局工作人员打伤业主委
8. 全国多家媒体关注投资商资产在陕西岐山
9. 是农民工撒谎,还是汉中市勉县政府歪曲
10. 评标专家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由谁管辖
  最新·发布  
1. 夏季也可泡泡脚(中医养生)
2. 香港将举办古埃及文明大展
3. “中华文化大乐园”柬埔寨金边营开营
4. 最高人民法院首次设立律师工作联络专门
5. 全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
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
7. 2025年5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
8. 卢氏县招商招来个大骗子 百万农民工血
9. 男子酒驾遇查跳河身亡,妻子索赔200
10. 追溯码助力严查“回流药” 让药品来源
  投票·调查  
关于本站 | 投稿信箱 | 广告服务 | 加盟合作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2009 WWW.SHYLJD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单位:《民情与法制》杂志社 本网法律顾问:吴运亭 推荐使用 IE 7.0 1024×768 分辨率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备案号:京ICP备09077164号
网站访问统计: